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低息配资开户,请知悉。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石油一直是中东那些资源富国和美国的拿手好戏,我们国家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如何打破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是个大问题。
但没想到现在的中国石油已经成了遥遥领先的存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中国石油又是如何逆袭的呢?
中国石油成带头大哥
几十年前我国的石油产量少得可怜,1949 年全国原油产量只有 12 万吨,还不够现在一天的消耗。
这么少的油根本撑不起飞速发展的工业和交通需求,无奈之下我们只能依靠进口,那些年为了跟石油出口国打好关系我们没少费心思,所以很多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执念,如何改变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这些年我们也不断的优化自己的能源结构,其实为的就是打破对外石油依赖的僵局,可没想到我们自己家的中石油现在不知不觉成长为全球石油界的带头大哥了。
2020 年我国原油产量逼近 2 亿吨,炼油能力一举超过美国,坐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这次不但追上去了,还把欧美强国给甩在了身后。看着数据美国直接傻眼了,在美国的眼里我们的炼油技术一直不太行,可为啥突然间能产这么多油了?
从此以后中国石油不仅能自给自足,还在国际市场上呼风唤雨,掌控了不小的份额,炼油能力一天能干到 1700 万桶,这是西方那些自诩石油大佬的国家都做不到的。
现在的中国不仅成了全球数一数二的石油生产大国,还在海外打下了不小的江山,不管是伊朗、伊拉克、委内瑞拉这些传统石油国,还是非洲大陆上那些产油国,都能看见中国企业的身影,我们这些年一直在这些国家盖油井、修管道,默默的发展本国的石油工业。
等到那些老牌石油强国们反应过来时,发现自己身边已经到处是中国的影子了,石油行业靠的是资源和技术,我国过去的确资源少技术差,现在这两项一个也没落下,反过来还在全球打下一片天。
全球油价波动也好,石油供应紧张也好,咱们终于能不被其他国家给牵着鼻子走了!
中国石油的逆袭之路
别看今天的中国石油风光无限,以前也是扛着压力往前冲的主,20 世纪 50 年代,刚成立的新中国正是百废待兴的阶段,但中央却发现一个残酷现实:国内石油产量少得可怜,根本不够用。
国际上买油,价格贵不说还得看别人脸色,好在当年我们发现了大庆油田,也算是解决了燃眉之急,为了尽快产出石油,真的是全国各地支援大庆,几万人直接扑向黑龙江,扛设备的扛设备,挖泥浆的挖泥浆,当年也没什么高端工具,整个油田的建设基本上全靠人力硬扛。
那个年代出现了铁人王进喜,那句宁可少活 20 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成就了大庆精神,这股拼命三郎的劲头直接让大庆油田成了我国石油工业的翻身仗。
不到四年时间大庆油田产量突破 400 万吨,占了全国年产量一半以上,这下国内需要的石油进口量立刻削减一大半。大庆的发现不仅标志着我国石油产能的转折点,更让全国看到了自我供给的希望。
接着就是一路猛冲,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和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三大石油巨头靠着国家的战略性投资陆续出世,三个巨头分工明确,一个负责陆上油田开发,一个管炼油加工,最后一个把目光投向海洋石油。
队伍有了,整个石油行业开始铆足劲搞研发,玩命追赶世界领先的技术,光靠自己摸爬滚打不行,合作引进高端技术成了另一条路,到后来,我国逐渐摆脱了对外国技术的依赖,自力更生搞定了一系列高难度操作。
等把陆地油田的路径打通之后,我们的目光转向了南海,国家开始在深海油井层面发力,2020 年,中海油攻克了南海 2000 多米深的水下钻探技术,让全球同行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可是全世界没几家能搞得的技术,海底油井本来就难以开采,海洋的环境复杂,水压巨大,一个不好就会出现工程事故,和我们硬是凭借技术牢牢的扎稳了这个钉子,技术稳定不说,成本还比国外同行低的多。
后来我们在页岩气领域的突破也让老外们看傻了眼,页岩气以前一直是美国的专利,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当年美国专家还曾嘲讽过我们,认为我们举全国之力都不可能搞定这项高端的技术。
这句话说了没多久,我国在2024年页岩气产量就突破了300 亿立方米,较五年前直接翻了三倍,直接打了美国专家的脸,让那些自大的西方公司谁也不敢再小看中国。
再加上这些年我们一带一路的步子走的越来越稳,跟多个国家的战略合作也越来越近,中国石油一举打开了海外市场。这些年中俄原油管道和中哈原油管道纷纷签订,一次性保障了多条能源线,让西方做了几十年的技术垄断瞬间失效。
现在不少国家已经开始承认,如今的石油市场必须要跟中国合作,否则就是落后于时代的下场,现在中国石油的国际影响力早已经今非昔比,我们的整体技术标准、生产效率以及海外基建能力都已经遥遥领先。
一年6亿吨!中国的石油安全如何保?
当然现在距离成功还有一段距离,现在我们国家每年要消费6亿多吨石油,世界当之无愧的原油使用大国,这还是我们改变能源结构的结果,在十几年前我们用油高峰期时,每年的石油使用量都奔7亿吨去了。那个时候我们的日子不好过,国家经济跟石油牢牢的绑在一起,每当国际油价波动,国家经济就会受到影响。
虽说现在国内油田遍地开花,产量也很可观,可单单靠自产石油来满足全国需求还是不够的,近几年全球局势不稳定,能源安全这事更是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一点都不能马虎。
那要怎么解决这巨大的石油需求呢?其实就三条路:深挖国内、外拓合作、发展新能源。
三条路一起走,除了保证咱有油用之外,还能保证油价不乱涨,国家经济不受冲击,深挖国内这一块不用多说,大庆油田、塔里木盆地、渤海湾那些个大油田早就在全力开采,根据最新的探测结果,塔里木盆地石油的储量已经超过了1亿吨,这就是我们的底气所在。
深地钻探技术也没闲着,就说那塔里木的深地塔科1井现在已经干到10038米深,刷新了亚洲陆上钻井纪录。
海洋油田这条路线走得也挺稳,人人都知道南海是个聚宝盆,海底下的油气资源丰厚到让人眼红,这几年咱们在南海已经弄出了大名堂。深海一号超深水自主作业项目已经达到1500米的深度,很多技术直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而且完全由我们自己开发,成本低不说作业效率还高。
不过我们现在的石油还是需要部分进口,使用安石油依然是个大问题,国际油价跌时还好说,随便买买都是划算货,可一旦全球紧张或有些产油国故意抬价,光靠进口肯定顶不住。
因此外拓合作是另一条核心路线,中俄原油管道就是我们的王炸之一,这些年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实在是太狠了,俄罗斯的石油已经无路可走,但是中俄之间合作就是天作之合。
现在俄罗斯每年通过管道向我们供应1500万吨原油,一下子缓解了东北那边的供给压力,而且合约一签就是20年,这一下我们的石油稳定性已经稳了。
哈萨克斯坦方向的线路也是国家布局多年的结果,中哈原油管道扩能到每年1250万吨输送量,直接减少了西部地区对海上油源的依赖,前段时间全球油价飙升,就是因为这条管线运转良好,西北几个炼油厂一点没受影响。
这两条管道的存在让咱们在手里多了几张硬牌,不管国际局势如何波动,内部供应也不会骤然失衡,更何况我们还有安哥拉、巴西这几个国家中国企业投资的项目,现在中资企业就是在全球撒网,已经直接拿下了不少稳定的海外油源,保证我国能源供应不枯竭。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句话在石油领域也非常实用,现在我们一共建成了九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储备规模早已突破5亿桶,就算有一天外部供给真的受阻,那国内的储备可以让整个国家安安稳稳过上90天。
至于90天这个设计也是经过推算的,因为如果全球真的乱成一锅粥,留给国家解决问题的时间基本是三个月,只要我们能撑过这段时间基本就可以找到新的进口渠道或在这个期间内提高国内生产。
当然能源结构转型这条路子依然不能放松,虽说现在石油依旧是主角,但这几年新能源发展迅速,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核电几乎全都上阵,渐渐扛起一部分能源供应的大旗。
未来这些新能源绝对是中国能源需求的关键,现在新能源车已经越来越普及,汽油消费增速明显趋缓,虽然短期内不能让石油退休,但很明显减缓了对石油的依赖程度。
结语
属于中国石油的路子虽然已经赶超,但仍然没有到可以放松的时候,我们现在已经开始稳稳的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可持续能源转型之路。
综合国力不光体现在军事、科技这些硬实力上,能源上的独立和自主也能把一个国家的腰板撑得更直,全球局势变动快,但咱们手里的牌也不少,不论外面怎么变,咱们只要稳稳抓住,是有这条生命线,后面的路肯定会越走越稳。
配先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