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陕西省人民医院股票配资中心官网
川崎病是儿科常见的发热性疾病
好发于婴幼儿
1-5岁为发病高峰年龄
若孩子持续发热超五天
使用抗感染治疗无效
就需考虑川崎病的可能
当孩子的冠状动脉
因川崎病出现扩张或瘤样变时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华法林
会成为医生手中的“防栓三剑客”
但使用药物的过程中
也需要家长带领孩子细心配合
以下用药指南,赶紧看起来吧~
认识“防栓三剑客”
阿司匹林
展开剩余91%急性期:高剂量抗炎退热,需严格遵医嘱用药。
恢复期:小剂量抗血小板,预防冠脉血栓形成。
氯吡格雷
用药时机:冠脉中度病变(如Ⅱ-Ⅲ级)或与阿司匹林联用(双抗治疗)。
作用:阻断血小板“手拉手”,以防血栓形成,适合对阿司匹林不耐受的孩子。
华法林
用药时机:用于严重冠脉瘤(Ⅳ级以上),通过抑制凝血因子合成,防止血管内血栓“堵车”。
服药原则:
细节决定安全
服药通用原则:
1.固定服药时间:如早餐后或睡前,帮助孩子养成按时服药的习惯,可用卡通贴纸记录。
2.勿随意停药:即使症状消失,也需完成疗程。
阿司匹林
注意药物剂量转换:急性期后用药剂量会大幅降低,需遵医嘱调整,以保护肠胃;
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用药时需减少胃部刺激;
警惕瑞氏综合征:避免在孩子患流感或水痘期间用药。
氯吡格雷
服药剂量:通常每日1次,剂量由医生根据体重调整;
服药时间:可空腹或餐后服用;
药物影响:需避免与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等胃药同服(影响药效);
观察出血信号:与阿司匹林联用时,出血风险略增(详见后文预警清单)。
华法林
定时定量: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固定服药时间(每天同一时间吃,如晚上7点),避免药效波动;出现漏服,应当天补上,不能“明天吃双倍”;
定期抽血监测INR值:这是反映凝血功能的“晴雨表”,目标范围:1.5–2.0(过低易血栓,过高易出血)。初期需频繁检测(每天或每几天检测一次),稳定后逐步减少检测频率。
饮食与生活:
做好平衡与防护
饮食注意事项
华法林的“克星”是维生素K,维生素K会减弱华法林效果,但孩子仍需补充相应的营养。因此,营养与用药平衡的核心原则是“稳定”而非“不吃”。
含维生素K食物的食用策略
生活及运动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运动:孩子服药期间凝血功能下降,需避免出血风险。建议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缓慢)、儿童瑜伽等缓和运动,尽量避免足球、篮球、轮滑等碰撞激烈运动。
2.居家防护:
✅ 牙刷用软毛儿童款,刷牙动作轻柔;
✅ 玩具避免尖锐边角,家具包防撞角;
✅ 天冷干燥时,鼻腔涂凡士林防止鼻出血。
识别危险信号:
读懂孩子的“求救”
使用抗凝药物需警惕:
⚠️ 黑便/血便、呕吐物带咖啡渣样物质;
⚠️ 磕碰后关节肿胀、疼痛难忍;
⚠️ 突然头痛、腹痛、皮肤瘀斑扩散;
⚠️ 皮肤突发大片瘀斑、牙龈出血不止;
⚠️ 精神差、面色苍白(可能提示内出血)。
给家长的特别叮嘱
1.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中草药(如丹参、当归)、抗生素、退烧药可能干扰药效。新增任何药物前务必咨询医生!
2.记录饮食日记:简单记录孩子每天吃的蔬菜种类和量,方便医生调整药量。
3.给予孩子心理支持:比如可告诉孩子:“药是心脏的‘小盾牌’,吃完就能更强壮!”
4.紧急处理:华法林导致过量出血,可用维生素K解毒,但需医生进行操作,一旦出现立即就医!
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童川崎病专病中心,承担全省川崎病疑难危重病例转诊及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指导工作,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等国内顶尖机构建立协作关系。
学科建设
本中心现由儿童心肾免疫资深专家领衔,同时由陕西省人民医院的心内科、心外科、心超室、CT室、磁共振室、心电图室、核医学科等高级职称医师团队联合组建成“川崎病多学科诊疗协作组”,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为患儿进行多学科联合诊断,制定科学的诊疗方案、随访计划。
医疗特色
构建“早期识别-精准干预-全程管理”诊疗体系;
可行冠脉双源CT、磁共振、心脏超声、心肌核素显像、冠脉造影等综合评估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
开展生物制剂治疗等特色技术,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
推行"门诊-检查-治疗"一站式服务,快速完成检验、影像及专科评估;
与分中心形成区域化合作联盟,开通远程会诊平台,建立患者随访数据,提供川崎病全周期健康管理。
科研创新
中心始终引领川崎病领域研究前沿,主持省部级课题10余项。科研突破包括:
牵头制定《阿司匹林在川崎病治疗中的儿科专家共识》等3项国家级诊疗规范;
科研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发表多篇川崎病相关学术论文。
服务理念
构建川崎病全周期个体化诊疗管理模式,服务好川崎病患儿。
专家介绍
严晓华
儿童病院主任医师
陕西省川崎病诊疗中心秘书长
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童川崎病专病中心负责人
学术任职: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理学博士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疾病和保健分会青年学组委员
陕西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
陕西省疫苗临床试验严重不良事件处理专家组成员
西安市儿科质量控制中心委员
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童川崎病专病中心负责人
陕西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委员
专业擅长:
擅长儿童呼吸道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腹痛、腹泻、便秘、厌食症)、心肾风湿免疫疾病(川崎病、各种心律不齐、过敏性紫癜、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IgA肾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系统疾病(各种脑炎、抽动症、注意缺陷多动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荣获“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称号,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主持省级、院内课题5项,参与制定川崎病治疗相关性全国专家共识2篇,发表SCI与国内期刊论文20余篇。
高娜
儿童病院主治医师
儿科学硕士(西安交通大学)
学术任职:
陕西省川崎病诊治委员会委员
川崎病专病中心秘书
西北儿科联盟学术委员会肾脏专业学组委员
陕西省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协作组委员
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儿科胃肠肝病营养委员会委员
专业擅长:
研究方向为儿童肾脏免疫疾病。擅长儿童肾脏相关性疾病、风湿免疫疾病(如过敏性紫癜、川崎病、ANCA相关性血管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感染相关性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消化不良、急慢性腹痛等)、神经系统相关性疾病(如热性惊厥、脑炎等)等的诊治。
主持陕西省青年自然基金、院内孵化基金各1项,院内新技术新业务2项股票配资中心官网,参与多项科研项目。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持有美国心脏协会(AHA)颁发的“基础生命支持(BLS)”及“儿科高级生命支持(PALS)”认证证书。曾获院内首届“医师临床思维与技能比武竞赛”三等奖、第六届“青年服务之星”、2024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优秀奖、2025年“十佳医疗服务明星”。
发布于:陕西省配先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